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

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--雫井脩介「謹告犯人」

很久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本小說了。不愧是號稱「劇場型偵查」的小說,書本身充滿了節奏感,難怪會被拍成電影。

何謂劇場型偵查?就是警方在線索薄弱無計可施,黔驢技窮的情況下,利用犯人想要炫耀的心情,在電視媒體上對犯人喊話,期待犯人沈不住氣反應時,一舉成擒。因為等於是把犯人和警方都攤在公眾下,如同上台演出,因此稱為劇場型偵查。


警視官卷島,六年前因為一齣幼兒撕票案和媒體扯破臉,六年後因為一起連續綁架兒童殺人案,被上級要求演出這場「劇場型偵查」--這不止是抓犯人而已,還等於要跟六年前的自己及過去的犯人作戰。他究竟能背多久?如何背?公開喊話的心理戰不像跟犯人一對一來的簡單,還要跟所謂「社會大眾」的心理作戰,再加上媒體以收視率為名,無所不用其極的扒糞八卦手段...再再都考驗著卷島的耐力和脾氣,最重要的,是在這重重的壓力之下,犯人,究竟會不會出現?

裏面的媒體惡鬥、官官相護、主角的心路轉折、甚至是旁邊配角們,其實都有很棒的描述。但是我看完後,最有感觸的是植草這個角色。

植草為了追求奈央子,用了最糟的手段:把內部消息洩露給奈央子,以求取佳人芳心。作為讀者當然不屑,但是從植草的行為,其實可以看出一般人(或者媒體)的心態,那就是:

「我所做的事不會影響到大局」

他一直扯卷島後腿,一邊假裝他做的事都不會有什麼影響--反正會抓到的嘛,這只是個小小的線索而已,講了應該還好吧,犯人也沒那麼笨啊,搞不好這一切都還是卷島自導自演的呢,我只是拿了一小部分來用而已,應該不會怎樣吧--甚至到最後被卷島反擊後,他想到的也不是他做錯了,而是奈央子遠去的身影。

不齒吧?可是多麼真實。媒體為了搶收視率,硬是把好不容易得到的線索公諸於世,一點也不在乎犯人是否會看到,還大剌剌的自鳴得意「將真相呈現給大眾」;對他們來說,那一天、那一刻的數字才是一切。植草為了得到芳心,把身為警察的義務丟棄,再把自己洩露消息的行為合理化,對他來說,犯人抓不抓的到還不確定,但是可以得到佳人相許啊,這一點點小手段不算過分吧!寫惡作劇信的人,也不過是仗著匿名的靠山作威作福,生活這麼苦悶,不過是寫封信嘛,沒那麼嚴重吧?更別提社會大眾的指責了,一個人是明星還是糞土,根本就只是人們的自由想像。

一點點、一點點....集合起來,變成一座又一座難以跨越的障礙。

可是,這就是人性。

從那裏跌倒,從那裏爬起來。對卷島而言,媒體曾經陷他於不義,可是他知道自己非做不可。重點不是征服媒體和大眾,而是還給受害者一個正義、給家屬一個交代。所以他默默的承受著,一直告誡自己真正目的為何,絕不迷失在眾說紛云之中。說的容易,可是能做到的人,真的不多。

結尾的時候,我有點鼻酸。背著一條命,就是一輩子背著了。就算不是自己造成的,只要曾經參與其中,那種沈重是永遠揮不掉的。可是,人能做的,也只是拼命的盡力而為,只希望到最後,起碼能夠稍稍的安慰相關的人。

或者,能夠放過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